【媒體觀察2】媒體財務學
──今年,平面媒體可能陷入全面虧損。
***
今年上半年,平面媒體(報紙+雜誌)廣告量下滑逾兩成,其中報紙下滑25.2%,雜誌下滑21.3%。~《凱絡媒體週報》
***
媒體的營收獲利結構,不同於一般商品。
一般商品,變動成本是平攤在營收之中的,也就是營收減少,成本也會相對減少;因此,營收減少反映在獲利減少的幅度,是較緩和的。
譬如說,一家麵包店少賣了幾份糕點,雖然營收減少了,但同時也省下了材料費、水電費用等成本。當然,前提是可以彈性生產,沒有造成庫存。
一般而言,平面媒體的營收來自兩方面:發行收入與廣告收入。
基本上,發行收入(賣報紙、賣雜誌)也遵循一般商品的營收獲利邏輯。譬如,賣一本零售一百元的雜誌,可以賺二十元毛利,少賣一本,少收入一百元營收,就少賺二十元毛利;況且,下滑的發行量,也還可以用減少印製量來控制成本。
但廣告收入就完全不一樣了,廣告營收減少反映在獲利減少的幅度,是跳水式的。
廣告收入的毛利率極高,因此,少掉一萬元廣告營收,可能就少賺九千元毛利收入。此外,由於廣告收入的變動成本極低,也就沒有成本控制的因應可能。
參考零售通路商的數字,近一年整體雜誌發行量約下滑二成多(我沒有報紙的數字),與廣告收入下滑幅度相當。
但兩者收入減少卻不能等量齊觀,廣告收入下滑將迅速惡化媒體的財務報表,甚至少數幾家原本獲利還不錯的大媒體(即人事固定成本很高的媒體),也將面臨損益平衡點的反轉;今年,台灣主要平面媒體,可能陷入全面虧損!
***
(附表:《凱絡媒體週報》)